首页

免费恋脚足交

时间:2025-05-29 05:29:55 作者:如何理解“高效能治理”?这场会议给出答案 浏览量:23232

  5月19日至20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。这是19日下午,习近平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考察。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

  初夏时节,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考察调研。在5月20日上午的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,有一个关键词颇受关注:“高效能治理”。在次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,“高质量发展”和“高效能治理”并列出现在标题里。

  “河南人口总量、人口密度、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,社会问题复杂多样,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。”

  高效能治理要着眼固本培元,总书记强调:“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,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,加强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。”

  高效能治理还需要有系统思维和配套举措:“更好凝聚服务群众”“突出抓基层、强基础、固根本”“高度重视法治和诚信建设”“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”……从群众工作,到诚信建设,再到隐患排查,总书记讲得朴实、看得深刻。

  高效能治理,领导干部如何做?总书记强调,“要主动作为,善于从推进社会治理中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”,并着重提出“两个支持”——“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、树立威信”“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”。

  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“高效能治理”——

  今年4月30日,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指出,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,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,健全国家安全体系,增强维护安全能力,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,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。

  时间回溯到2020年5月22日,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,习近平就曾强调,“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、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、重大改革、重大政策,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、打好发展主动仗”。

  大城之治,机杼万端。当前,不少城市在“高效能治理”方面进行持续有益探索——

  郑州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,以全面智能化为突破口,以政务网、视联网、物联网和基层治理网“四网融合”为基本路径,不断提升“以快制快、以多胜少、以优凝心”的治理能力;

  上海加快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治理效能,动态调整、精准施策,形成发展与安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,加快建设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应急管理体系;

  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曾是工厂家属区。近年来,居民、物业等各方共同参与治理,社区面貌焕然一新。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,巧妙运用新技术,让整个社区既充满历史韵味,又面向未来。

  高效能治理不仅是高品质生活的有效保障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。要统筹处理好“发展”与“治理”的关系,深刻把握“高质量”“高效能”所提出的高标准、高要求,使两者良性互动、互为促进,取得实打实的发展实效、治理实绩。

  华夏大地的治理创新如同黄河九曲,虽经关山重重,终成浩荡之势。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,这道时代课题,正在由14亿多人共同作答。(人民日报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9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逾五成

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宽5米,高6米,铁轨与枕木下就是滔滔的鸭绿江,常人行走于桥上稍有不慎就极易踩空,这里却有一群默默工作的铁路守卫者们。国铁沈阳局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12名工人正在大桥作业,他们的平均年龄是 40岁。面对如此危险的工作环境,第一维修小组工长刘传双却谦逊地说:“对于我们铁路人来说,哪个工种都有哪个工种的危险性。作为桥隧工,保证两国间列车畅通是我们的职责。”

彭静委员:建议至少55%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

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围绕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,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该如何布局谋篇?

【博物馆寻“龙”记】探寻秦陵铜车马和秦盾上“夔龙纹”的奥秘

德国5月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.5%

二是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,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。构建企业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多主体高度协作、分工明确、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作新模式,既是适应全球技术创新趋势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科技创新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。一方面,要瞄准京津冀产业技术创新需求,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匹配度,提升区域内产学研协作水平和区域内成果转化能力。另一方面,要建立区域内一体化线上产学研协作公共平台,实现科技成果立体展示、智能推送以及供需高效对接。同时,要完善有利于产学研协作的制度安排,制定利益分配、产权归属、风险共担等方面的相关措施,激发产学研协作的积极性。

台当局:今日上午,大陆4艘海警船驶入……

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民营企业中80%以上为家族企业。从2017年至今,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家族企业面临交接班,这不仅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波家族企业传承,也是全球商业史上少见的大批企业集中面临传承的挑战。其中,浙商是最为典型的观察切口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